2017年11月9日,我校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,语文科组叁个年级共推出了五堂课,吸引了东莞不少兄弟学校的同仁以及学生家长,校友前来听课。
曾德兴老师课题是“鬼才,鬼诗——借《李凭箜篌引》感受李贺诗歌鬼之气韵”。这节课以诵读为基础,以比较阅读为主线,从意象、用词和手法叁个方面赏析了李贺诗歌的鬼气。在叁个环节的引导赏析过程中,拓展了不少课外新内容和课内旧内容,分别有《梦天》和《南山田中行》、《感讽五首》、《秋来》、《明湖居听书》、《听颖师弹琴》、《琵琶行》中的名句或片段,内容丰富,既拓宽学生视野又贴近文本赏析。曾老师的课堂从理解诗歌内容入手,在对比阅读中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、赏析诗歌的表达效果,按“写什么”、“怎么写”“写得怎样”的设计展开教学,思路清晰,重点突出。
李志荣老师上的是《诗经.氓》,他将整堂课设计为法庭现场。教学主题为“千古讼案——氓、卫离婚案”,氓妻(卫氏为原告),氓为被告,二人对簿公堂,教师为法官。先由学生填写原、被告档案,教师对填写内容进行指拨,意在让学生熟悉文本,了解故事背景及脉络。之后法官宣布开庭,庭审进入唇枪舌战阶段。庭审结束后,教师进行总结。意在让学生把握《氓》的情节和主题,理解人物形象,分析悲剧原因,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。
林雁老师上了一节《李凭箜篌引》精读课,由学生的古筝弹奏暖场,以中国诗词大会的考题引入,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赏析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。从构思诡异、意象怪异、用词奇异叁个方面去诠释李贺诗歌的神奇瑰异之美,把握诗歌“风格就是人”的内涵,领会知人论世的读诗原则。通过学生仿写习作来充分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,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。
马永刚老师执教的《氓》聚焦于“淇水”这一关键意象,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多重对话,收到纲举目张之效。课堂安排的比较阅读,使学生认识向理性上升,更全面、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内容,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。
庞桂珍老师的《升格作文训练》课,导入别开生面,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庞老师以一组自己的P图导入,让学生看到老师如何一步一步美化自己,师生在笑声中进入升格作文训练的教学活动中。庞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材,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的方法,和学生一起升格作文片段,方法操作性强,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,把枯燥的作文指导和生活结合起来。在庞老师的引导下,学生现场修改习作的积极性非常高,达到了如期的教学效果。




